第九十七章 内容改革-《激荡一九九五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张鹤鸣没有说话,只是一脸笑意的看着郝承恩。
    郝承恩这才反应过来,为什么张鹤鸣刚才说他写的文章没有吸引力了。
    这种看了就让人想要知道后续剧情的,对观众的吸引力才是最强的。
    张鹤鸣刚才写的,是后世网络小说的一个开头。
    网络小说为了吸引读者,开头有黄金三章的说法。
    就是在开头的三章之内,一定会让读者对这本小说感兴趣。
    有了兴趣,读者才会继续往下读。
    现在把网络小说搬到报纸上,吸引力自然是不用多说。
    一旦有足够的读者,那么合水日报的销量就能够上去了。
    郝承恩感慨道:“鹤鸣,你不去做作者,真的是太可惜了。”
    “我可没这兴趣,一天到晚坐在家里,我可坐不住。”张鹤鸣半开玩笑半认真道。
    话是这样说,郝承恩知道张鹤鸣这就是在谦虚。
    “鹤鸣,我想麻烦你一件事情。”郝承恩认真道。
    张鹤鸣问道:“什么事情?”
    “我想邀请你成为我们日报的特约记者,你看怎么样?”郝承恩目光灼灼道。
    关于这个请求,郝承恩之前就提过。
    那个时候,郝承恩更多是随口一问。
    现在的郝承恩是真的认可了张鹤鸣这方面的能力,想收他入麾下。
    张鹤鸣今天露这一手,彻底折服了郝承恩。
    他认为张鹤鸣到合水日报,绝对能让合水日报如虎添翼。
    张鹤鸣笑着摇头拒绝了,“郝主编,你应该知道我意不在此。”
    “你一星期写一篇文章给我就行了,给你正式编制。”郝承恩把条件放得很宽了。
    这要是一般人,说不定现在已经答应了。
    只能说郝承恩提的条件,太好了。
    现在合水日报,还有很多人连正式编制都没有。
    张鹤鸣一周写一篇文章,还能拿正式编制,其他人绝对不敢想。
    可惜的是,张鹤鸣根本就没这方面的想法。
    张鹤鸣摇了摇头,“郝主编,你的美意我心领了。”
    郝承恩十分的可惜,他知道张鹤鸣这是真的不想去。
    “鹤鸣,这真的是太可惜了。”
    张鹤鸣微微一笑,“我觉得你应该找下面的年轻记者,去尝试我的这种写法。”
    “短时间内很难实现。”郝承恩皱眉道。
    张鹤鸣说:“报社应该有很多年轻记者,你可以让他们都试一下,谁最合适就让他一直写,总能够写出让人满意的东西来。”
    “你不愿意那我就不勉强了,不过我想请你帮个忙。郝承恩说。
    张鹤鸣点了点头,“郝主编你有什么忙尽管说,能帮的我绝对没有二话。”
    对于张鹤鸣这个态度,郝承恩自然是非常满意的。
    “我想你去我们报社上一堂课,教一下他们如何写这样的文章。”郝承恩提出了他的要求。
    张鹤鸣刚想开口拒绝,却被郝承恩抢先了。
    “俗话说得好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你这个忙一定要帮我。”
    最后一句话,郝承恩说的非常的认真。
    张鹤鸣见郝承恩都这么说了,最后便答应了下来。
    “忙可以帮,不过要约法三章,我就讲一堂课,能领悟到多少就看他们的了。”张鹤鸣说。
    郝承恩立马答应,“这是自然,只要你愿意过去就行。”
    有了张鹤鸣的这个承诺,郝承恩心情是非常好的。
    相信经过张鹤鸣的教学后,总能出现让郝承恩满意的文章。
    文章的吸引效果,能有张鹤鸣写的一半就好了。
    只要有了一定的改善,郝承恩就能够向上面交代了。
    有了成绩,郝承恩这个功劳就是板上钉钉了。
    第二天,张鹤鸣抽了个时间去了一趟合水报社。
    答应了郝承恩的事情,张鹤鸣自然不会食言。
    前世张鹤鸣没少看网络小说,甚至还去龙空逛过一段时间。
    关于网文的一些基础知道,张鹤鸣自然十分的清楚。
    现在教的这些人,对网文是一窍不通。
    教好他们,张鹤鸣认为不是什么难事。
    在知道张鹤鸣来了后,郝承恩亲自下楼迎接。
    很快,郝承恩就安排好了一切。
    在二楼的会议室里,已经坐了不少的年轻人。
    报社的年轻编辑,对张鹤鸣是不屑一顾。
    他们认为郝承恩这样做,对他们简直就是一种侮辱。
    张鹤鸣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的,他们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学生。
    让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来指导他们,没有一个人心里是服气的。
    张鹤鸣看到这群年轻人眼中不服的表情,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。
    对于这种不服,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真本事。
    说废话,只能浪费时间。
    黄金三章这个说法,在后世的网文圈是约定俗成的事情。
    想要签约,这是非常适合新人作者的开头。
    网文发展到一定阶段,已经演变成了黄金一章。
    开头必须足够有吸引力,是所有网文写手都要追求的事情。
    当然,那些已经成名的大神不在这个行列。
    对于网文行业的中低层写手来说,开头还是很重要的东西。
    写好了开头,差不多是成功了一半。
    张鹤鸣没有废话,直接说出了这么一个理论。
    一开始,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。
    他们都在等着看张鹤鸣的笑话,根本就没想着他能说出什么东西了。
    结果黄金三章这个理论,震撼了在场所有人。
    这样的理论,他们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。
    郝承恩跟着旁听,那是越听越心惊。
    原本他以为张鹤鸣,最多是有些心得。
    现在看来,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理论了。
    只要按照张鹤鸣所说的理论,开头写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郝承恩立马认真了起来。
    郝承恩觉得张鹤鸣的这个理论,他完全可以吸纳为自己所用。
    后续的一些东西,都是张鹤鸣在龙空看到了。
    现在一股脑全部说了出来,能领悟多少就看个人的造化了。
    这件事情,张鹤鸣本来就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。
    能花差不多一小时讲一下,都是看着郝承恩的面子上。
    想要让张鹤鸣详细讲解,这是不太现实的。
    黄金三章这个概念,足够这群人好好去学习一段时间了。
    只要能够吃透这个理论,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故事,肯定比现在更加吸引人。
    讲完课之后,张鹤鸣便潇洒的离开了。
    郝承恩看着沉思的众人,赶紧跟上了前面的张鹤鸣。
    “鹤鸣,这次谢谢你。”郝承恩认真道。
    张鹤鸣摇了摇头,“郝主编说笑了,我只不过是随便讲了一些东西,具体要怎么做还得看他们自己的领悟。”
    “这个理论是你自己想出来了?”郝承恩忍不住问道。
    郝承恩认为张鹤鸣刚才讲的,等于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。
    这个流派在传统文学方面,可能不那么强。
    可对小说而言,这确实很有帮助。
    有人能够领悟并且运用到文章当中,文章的吸引力绝对会大幅度提升。
    这对于合水日报来说,自然是好消息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郝承恩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。
    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,网络小说的市场是越来越大。
    张鹤鸣今天讲的这些,就是网络文学市场成熟后的一些基础理论。
    放在现在的报纸上,带来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。
    张鹤鸣微微一笑,“我看书总结出来的。”
    这样的功劳揽在头上,张鹤鸣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。
    现在没人说的东西张鹤鸣说了,功劳自然就是他的了。
    郝承恩满含深意的看着张鹤鸣,觉得他是越来越神秘了。
    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,凭什么能够走到这一步,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么多的事情?
    随着接触的次数越多,郝承恩觉得他对张鹤鸣的了解反而越来越少。
    张鹤鸣的身上就好像有一层浓雾,让人看不清楚。
    郝承恩没再说这件事情,直接把张鹤鸣送到了报社门口。
    张鹤鸣身上有很多秘密,可这些秘密对郝承恩而言,并不是很重要。
    重要的是他跟张鹤鸣之间的关系,能够一直维持下去,这才是郝承恩最想要的。
    有了张鹤鸣的指导后,郝承恩手下的人写了不少的文章出来。
    郝承恩看了之后,发现确实有很大的进步。
    尤其是吸引力这方面,比以前好太多了。
    如果放在报纸上,相信对销量还是有一定的提升。
    郝承恩在里面选了一篇最好的,直接放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。
    现如今的报纸销量统计,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。
    三天后,郝承恩这才收到了大致的数据。
    总体而言,数据增长的不是很明显。
    这对于郝承恩来说,已经是一个好消息了。
    不下降,这已经能够给上面领导一个交代了。
    销量的上涨,就证明张鹤鸣所说的是真的。
    文章方面能够再好一些,说不定销量上升的会更多一些。
    郝承恩突然来了兴趣,要不他自己写一篇试试?
    有了这个想法,郝承恩便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历程。
    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,郝承恩看着手上的文章,非常的满。
    他认为这一篇文章,完全达到了张鹤鸣之前的要求。
    想了一下,郝承恩决定带这篇文章去找张鹤鸣。
    一来是想让张鹤鸣看看,这篇文章到底能不能够达到他的要求。
    二来算是一种证明,证明他在这方面的能力。
    张鹤鸣上次的那堂理论课,让郝承恩学到了很多。
    可是心底里,郝承恩觉得张鹤鸣这样的东西,太过于浅显简单了。
    作为一个传统文学的拥趸者,郝承恩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张鹤鸣说的。
    为了讨好读者写文章,这算什么?
    郝承恩把他的想法,写进去这片新文章里面。
    对于郝承恩而言,过于简单的文学不是他喜欢的东西。
    华丽的词藻,故事晦涩难懂,这才是郝承恩想要的。
    郝承恩没有任何犹豫,直接拨通了张鹤鸣棉纺厂的号码。
    约好晚上红星饭店吃饭后,郝承恩就挂断了电话。
    从棉纺厂下班之后,张鹤鸣先是去了一趟专卖店。
    刚进专卖店,就看到站在收银台前的庄良才。
    “张哥,你来了。”庄良才赶紧打招呼。
    张鹤鸣笑着点了点头,看了一眼正在吃饭的许曼玉和纪雪梅。
    “你过来送饭?”
    庄良才点了点头,“我妈做了一些饭菜,让我给送过来。”
    “不错。”张鹤鸣不落痕迹的又看了纪雪梅一眼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