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章 为往圣继绝学-《小生意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位大师调配了一款融合金牡丹,水仙,肉桂和瑞香的大红袍。
    四大品种的香型,经过大师的拼配,像麻花一样,拧成了一股绳。
    彼此融合,浑然天成。
    直接拿下了武夷山斗茶大赛的金奖。
    这款茶,在品牌商那里,卖得特别好。
    连带着刘金洋这个中间商,也赚得盆满钵满。
    然后刘金洋就眼热,想要做自己的茶叶品牌。
    用七寸不烂之舌,说服了拼配大师,和他一起另起炉灶。
    然后就被原来合作的品牌,虐得连渣渣都不剩。
    还把之前做了那么多年茶商赚来的钱,基本都给还了回去。
    品牌商恼羞成怒直接不带他玩了。
    刘金洋的种种行径,被品牌商在大红袍的圈子里面,广而告之。
    事情发展到最后,刘金洋的大红袍原料茶生意,就彻底做不下去了。
    做茶叶生意,品质和品牌,缺一不可。
    刘金洋赚的那点钱,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一个新的品牌的诞生。
    刘金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另谋出路,看上了易家村之魂。
    只可惜,易家村之魂和他一直八字不合。
    刘金洋一直觉得自己时运不济。
    但是,不管怎么说,因为他是用极低的价格,签下了易家村的采茶权。
    易家村的白茶品质又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好很多。
    这些年下来,虽然没有易家村之魂的加持,他在倒买倒卖白茶的过程里面,也还是赚到了挺多的钱。
    刘金洋有总结过自己上一次的失败,归根结底,还是他不懂什么是品牌。
    看着人家品牌方,做包装做设计,就觉得随便模仿一下,也是很简单的事情。
    真正上手的时候,就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。
    从选店面开始,就各种出问题。
    刘金洋想要黄金街区的黄金店面。
    上海的外滩、成都的宽窄巷子……
    他和品牌商合作的时候,一谈一个准。
    另起炉灶,出租方压根就不愿意搭理他。
    越是黄金的铺面,对品牌的要求就越高。
    把铺面租给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,除非价格翻倍。
    刘金洋倾尽全力,才能拿出品牌商一年的租金,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    去不那么大的城市,选不那么黄金的铺面。
    店面选址的问题,只是初始信号。
    从装修开始,才是各种问题频出。
    刘金洋自己没有什么审美,找的装修公司也不尽如人意。
    还有品牌本身的包装设计。
    东学一点,西学一点,最后出来的效果,整个一个不堪入目。
    没有一个设计师能看得下去的东拼西凑风,只有刘金洋自己喜欢。
    更夸张的是,开业的第一天,就收到了律师函。
    商标使用的字体,没有多获得过商业授权,被告字体侵权。
    刘金洋自创品牌的基石——屡获金奖的大红袍拼配大师,也在状况频出的过程中和他分道扬镳。
    时至今日,刘金洋还是不知道,要怎么把一个茶叶品牌做好。
    怎么把一个茶叶品牌做倒闭,倒是比谁都更加清楚。
    因此,当他看到修缮一新的易家祠堂,就没办法不被震撼。
    由斐一班设计、易茗监工的易家祠堂,俨然已经成了易家村的“地标建筑”。
    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,给外观增加的历史的厚重感。
    白石外墙的各种茶元素,又充斥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活力。
    隔着二十米,就不自觉地被吸引。
    刘金洋和易家村的大部分人一样,说不出哪里好,但就是哪儿哪儿都不一样。
    越是走近,就越被设计感震撼,这还只是外观。
    等到进了护厝,刘金洋终于明白什么叫有文化。
    建筑的文化,设计的文化,茶的文化。
    一个原本破败不堪的空间,以一种他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方式,完成了功能的转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