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八六节 远去的大宋老臣-《绛色大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打仗那里有十成的胜算。
    李洱敢说。
    李洱自信满满:“我研究过倭岛地图,倭平安京就在水道边,炮舰先行,陆上用炮火开路。随后重兵压上,任他城高城坚,十轮重炮洗地,倭平安京可以变成一片平地,小小的一座小城罢了。”
    “打吧,打完了分银矿。然后休兵……一年吧,中原休兵一年。”钱荨逸算过,休兵两年不可能,而且都不敢说南海那边。
    南征是定下的事情。
    刘锐说道:“盛唐之时,年年在打仗,有时候一年两场,这还都是史册记载的有规模的征战,那些不在史册几百上千人的战争更多。可有谁说过,盛唐穷兵黩武了,威严是打出来的,打了金中都,金国说话就变软了。”
    谢深甫也不好劝了:“那,打吧。”
    打。
    钱荨逸写了檄文。
    历数倭王十恶,三十六罪。从倭王第一次窥视中原开始写到当今,连同偷宋钱在内都是罪。
    其中极恶之罪,便是不适当的自称。
    檄文就帖在临安城门。
    盖的不是印。
    是传国玉玺。
    檄文一出,临安城一夜之间少了十万人。
    这些人不是跑了。
    象是赶集一样,十万人离开临安,想尽办法往倭岛去。
    胡媚娘连红叶会都不参加了,召集自已在绍兴府与明州府休整的部下,整装出动,女兵弩阵营对倭作战,她相信她们不弱。
    还有无数的商人,他们开始将物资装船。
    打起仗来,军中士卒总是需要吃喝穿用的,他们的物资会换成倭平安京的战利品。
    临安城一夜之间,光是倭国游记类书籍全部卖空。
    任何关于倭国介绍的书籍都被商人们买走了。
    临安城南,李洱陪着谢深甫在码头外的小山上看着,李洱对谢深甫说:“往前一百年,任何时候天下百姓对国君出征有这样的狂热,往前两百年,每每听到要打仗了,离城的都是逃难的。”
    谢深甫指着码头:“我家门客说,以前客船一个仓室一千两千个钱就够了,今天两万钱还抢不到,货船一个仓都涨到了四千钱,却依然租不到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